“2016我国花卉产业走势”述评(一)

发布日期:2016-01-13 查看次数: 147 编辑:

 

 

   1月13日消息: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第一年,也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起点、新征程。花卉产业面临怎样的形势、迈向怎样的未来?

  历史,或许会给未来足够的启迪。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,借以理清花卉产业的发展脉络。

  我国花卉植物种质资源丰富,花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我国被誉为“世界园林之母”。但是,文化发达并不等于产业发达。我国花卉产业起步较晚,如果从改革开放初期算起,至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。

  三十年风雨兼程,我国花卉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已成为“花卉生产大国”,正在向“花卉产业强国”迈进。人们希望:用不了多久,昔日的“世界园林之母”,就将蜕变成为“美丽花卉王国”!

 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,大体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,即恢复发展阶段(1978年-1990年)、巩固提高阶段(1991年-2000年)和调整转型阶段(2001年至今)。

  1978年,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,花卉产业也开启了恢复发展之路。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,特别是中国花卉协会和各地花卉协会的相继成立,花卉业这个新兴产业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。

  东方风来满眼春!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,得益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优势,也得益于物种资源、气候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,同时还得益于逐渐苏醒并扩大的消费市场,我国花卉种植业如雨后春笋,蓬勃发展起来。

  1984 年,农业部首次对花卉产业进行了摸底调查,全国花卉生产面积1.4万公顷,产值6亿元,出口额近200万美元(1986年为200万美元)。到1990 年,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,生产面积、销售额和出口额分别为3.3万公顷、18亿元和2200多万美元,分别是开展花卉统计以来我国花卉生产面积、销售额和出口额的2.4倍、3倍和11倍。

  但是,这个阶段的花卉产业是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推行,在农民自己的责任田上发展起来的,花卉生产规模小、品种杂、种植分散,产品质量不高;花卉市场规模小、出口量少;花卉产业链条不健全,供需信息不对称,价格波动较大。

  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花农盲目跟风炒苗,致使市场激烈波动,酿成“龙柏烧狗肉”的悲剧。20世纪八九十年代,听说种龙柏能赚钱,一时间,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等地的农民在房前屋后都种上这种苗木。为防小偷,许多人还养狗看着。没想到,龙柏太多了没销路,后来白送都没人要。树苗晒干了,狗没用了,农民纷纷把龙柏砍了当柴火,杀了狗烧着吃。

  “龙柏烧狗肉”的悲剧,暴露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初期的脆弱性。由于市场的盲目发展,使花卉产能过剩,加之缺乏资本和人才、技术和经验、信息和市场,产业抗风险能力弱,局部出现无序发展的现象。在这种形势下,政府和花农不得不调整花卉产品的产量和结构,导致产业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阶段——巩固提高阶段。

  这一阶段的重大事件,就是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城市绿化与美化要求不断提高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,花卉产品需求旺盛,很多地方政府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农村发展的有效手段,作为大力发展“高产、优质、高效”农业的重要途径,花卉产业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  在巩固提高阶段,花卉生产快速发展,产品质量明显提高,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,科研教育发展迅速,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广泛,花卉业已经成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。到2000年,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14.8万公顷,销售额为158.2亿元,花卉出口2.8亿美元,分别是2000年的4.5倍、8.8倍和12.7 倍。

  至此,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模式是规模扩张型的,企业经营水平低下,产品质量效益不高,花卉出口比重不大。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产业创新不足。尽管花卉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,但由于生产扩张速度明显大于消费扩张速度,花卉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,花卉产业被迫进行调整转型,这就形成了花卉产业发展的又一阶段——调整转型阶段。

  花卉产业以新世纪为起点进入调整转型阶段,初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。原因有两个:一是制度经济学中所说的路径依赖,即人们长期习惯于规模扩张型的发展道路,很难在短期内转入质量效益型发展轨道;二是产业发展危机是逐步形成的,人们不易觉察,更不愿意未雨绸缪,提前做好准备。

  随着经济全球化分工的逐步深入,花卉生产发生了“梯度转移”,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,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、花卉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,花卉生产面积大幅增长,但质量效益不高、产业结构单一、产品结构同质化、从业人员素质低和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更加突出。处理好速度、结构、质量和效益的关系,调整产业结构,转变产业发展方式,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,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旋律。

  2005年5月,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主旨报告中,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提出了产业转型的问题,要求通过调整实现产业和谐发展。这时,调整转型才作为热词进入花卉界的视野,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
  江泽慧强调,花卉产业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发展,而和谐是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,更是健康发展的最高境界。

  2007年1月,在中国花卉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,江泽慧提出了发展现代花卉产业的战略构想。至此,花卉产业调整转型有了目标和方向。

  2013 年2月,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印发了《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,使发展现代花卉产业的战略构想,有了可操作性的构架和具体措施。这是由中国花卉协会组织编制、国家林业局第一部关于花卉的纲领性文件。《规划》的制定出台,对花卉产业的调整转型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。规划以发展现代花卉业为主题,以加快转变花卉产业发展方式、提升花卉产业质量效益为主线,着力构建花卉产业品种创新、技术研发、生产经营、市场流通、社会化服务和花文化等六大体系。

  调整转型,既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,又是我国花卉产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主线。这一点,在规划中得到了重申。从传统走向现代,花卉产业的调整转型路径已然清晰。

  从2001年开始,我国花卉产业调整转型悄然进行,并取得了初步成果。我国花卉产业规模稳步提升,生产格局基本形成,科技创新得到加强,市场建设初具规模,花文化日趋繁荣,对外合作不断扩大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花卉产业链。

  截至2014年年底,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27.02万公顷、销售额1279.45亿元,出口创汇6.20亿美元,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国,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贸易国。

  花卉消费一直以来以集团消费为主,产业需求比较旺盛,虽然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已经显现,但是人们并未普遍意识到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产业调整转型虽有成绩,但动力依然不足,成效并不十分显著。

  党的十八大后,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,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,我国花卉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,产业转型进入了关键阶段。尤其重要的是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,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花卉产业调整转型向纵深发展。

  2013年前后,年宵花集团消费骤降,花卉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,也给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,开始了深度调整期。

  在深度调整期,花卉产业转型转什么、怎么转?深度转型有哪些新特点、新趋势?人们思考着,实践着,总结着……

  来源:中国园林网

Hortiflorexpo IPM 会员服务

请登录会员中心,填写展位信息!

展商展位预订 专业观众登记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服务时间:8:30-17:00

参展服务:

媒体合作:

顶部